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危害主要包括呼吸道症状加重、肺外并发症、病程迁延及反复感染风险。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常见于5岁以上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干咳、肺部啰音等。
1、呼吸道症状加重
支原体感染可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引发持续性干咳伴喘息。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支气管痉挛,表现为呼吸困难、三凹征等。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细湿啰音,胸片显示斑片状浸润影。急性期需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罗红霉素颗粒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控制感染,严重喘息时可配合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进行吸入治疗。
2、肺外并发症
肺炎支原体可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免疫反应,约25%患儿会出现肺外表现。常见皮肤黏膜损害如多形性红斑,心血管系统受累如心肌酶升高,神经系统症状如无菌性脑膜炎。部分患儿可能发生溶血性贫血,与支原体抗原吸附红细胞膜相关。出现肺外表现时需联合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进行免疫调节。
3、病程迁延
支原体肺炎自然病程约2-4周,但部分患儿咳嗽症状可持续1-3个月。这与支原体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有关。长期咳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及生长发育,需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进行后续治疗。病程超过4周者应复查胸片排除肺不张等并发症。
4、反复感染风险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不产生持久免疫力,患儿可能发生再次感染。反复感染可能引起支气管壁增厚,增加日后哮喘发病概率。预防措施包括流行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加强手卫生管理。对于年长儿可考虑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湿度。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如吹气球等帮助肺功能康复,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等变化,若出现嗜睡、呼吸急促等情况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