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结婚,但需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做好健康管理。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日常接触如共餐、拥抱等不会传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若肝功能正常且病毒载量低,传染性较弱,结婚后通过规范预防可大幅降低伴侣感染风险。建议婚前双方进行乙肝五项检测,未感染一方需接种乙肝疫苗直至产生抗体。婚后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性生活使用安全套。携带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及肝脏超声,若出现病毒活跃复制需遵医嘱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
极少数情况下,若携带者处于乙肝活动期(如转氨酶显著升高、病毒载量高),需暂缓婚育计划直至病情稳定。此时病毒通过体液传播风险较高,伴侣即使接种疫苗仍可能感染。活动期患者需接受专业抗病毒治疗,并监测肝脏纤维化程度,必要时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等药物干预。
日常共同生活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餐具煮沸消毒,伤口及时包扎。备孕前应咨询专科医生,通过母婴阻断技术可有效预防垂直传播。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限制酒精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进食霉变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