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乳房疼痛可能与乳汁淤积、乳腺炎、乳头皲裂、乳腺导管堵塞、乳腺增生等因素有关。产后乳房疼痛是哺乳期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乳房胀痛、局部红肿、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乳汁淤积
产后乳汁分泌旺盛,若婴儿吸吮不足或哺乳姿势不当,可能导致乳汁淤积在乳腺管内。乳汁淤积可引起乳房胀痛、硬块,触摸时有明显压痛感。轻度淤积可通过热敷、按摩促进排乳,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癖消片、通乳颗粒等中成药辅助治疗。哺乳后可用吸奶器排空残余乳汁,避免淤积加重。
2、乳腺炎
细菌感染或乳汁淤积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乳腺炎,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会导致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可能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配合如意金黄散外敷缓解炎症。哺乳期间出现乳腺炎仍需保持患侧排乳,防止脓肿形成。
3、乳头皲裂
婴儿衔乳姿势错误或过度吸吮可能导致乳头皮肤裂伤,哺乳时产生剧烈疼痛。乳头皲裂易继发感染,需保持清洁并使用羊脂膏、红霉素软膏促进愈合。哺乳前可用温水软化痂皮,调整婴儿含接姿势确保包含大部分乳晕。疼痛严重时可暂时用吸奶器替代直接哺乳。
4、乳腺导管堵塞
乳腺导管内乳汁干涸或角质栓形成会造成导管堵塞,表现为乳房局部硬结伴刺痛。可通过增加哺乳频率、变换哺乳体位疏通导管,哺乳前热敷配合从肿块远端向乳头方向按摩。顽固性堵塞需医生手法通乳,必要时服用乳宁片改善乳腺循环。
5、乳腺增生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诱发乳腺增生,产后表现为乳房弥漫性胀痛或结节感。症状较轻者可通过穿戴宽松胸衣、减少咖啡因摄入缓解,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服用逍遥丸、乳癖消胶囊调理。哺乳本身有助于增生组织消退,但需定期复查排除其他病变。
产后乳房疼痛护理需注意保持乳房清洁干燥,哺乳前后用温水擦拭乳头。选择无钢圈哺乳文胸避免压迫,睡眠时避免乳房受压。饮食宜清淡,适量增加卷心菜、海带等含硫食物帮助消肿。若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超声检查或血常规检测。哺乳期间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服用退热镇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