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乳头内陷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缩短、炎症或肿瘤压迫、外伤或手术损伤、内衣穿着不当等因素引起。乳头内陷通常表现为乳头凹陷于乳晕平面以下,严重时可能影响哺乳或增加感染风险。
1、先天性发育异常
部分女性出生时乳腺导管和纤维组织发育异常,导致乳头下方支撑结构缩短或缺失。这种情况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青春期乳房发育后症状逐渐显现。轻度凹陷可通过牵拉锻炼改善,重度需手术矫正。
2、乳腺导管缩短
乳腺导管及周围平滑肌纤维先天性缩短会牵拉乳头向内凹陷。这种情况常伴随哺乳困难,可能引发乳汁淤积或乳腺炎。哺乳期女性可通过负压吸引装置暂时改善,非哺乳期建议手术松解缩短的导管。
3、炎症或肿瘤压迫
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慢性炎症可能导致导管周围纤维化。乳腺癌或良性肿瘤生长也可能压迫导管结构。这类情况通常伴随乳头溢液、乳房肿块等症状,需通过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4、外伤或手术损伤
乳房外伤可能导致乳头后方组织瘢痕挛缩,乳房缩小术或肿块切除术若损伤支撑结构也可能导致继发性内陷。瘢痕稳定后可通过乳头成形术矫正,术后需佩戴支撑罩防止复发。
5、内衣穿着不当
长期穿着过紧内衣或束胸可能压迫乳头发育,青少年期尤其需避免。选择无钢圈、罩杯尺寸合适的内衣有助于预防,已形成的内陷需结合物理牵拉治疗。
建议女性日常选择透气棉质内衣避免压迫,洗澡时可轻柔提拉乳头促进血液循环。哺乳期女性需注意清洁防止继发感染,若出现红肿疼痛或溢液应及时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轻度内陷不影响生活时无须过度干预,但伴随乳房外观改变或不适症状需尽早就诊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