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核通常需要考虑在长期低热、右上腹隐痛、消瘦乏力、肝功能异常或合并其他部位结核病时。肝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肝脏引起的疾病,可能通过血行播散或邻近器官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导致。
1、长期低热
持续午后低热是肝结核的典型表现,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波动,伴有夜间盗汗。这种发热对抗生素治疗无效,但抗结核药物可缓解。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释放的致热原及肝脏炎症反应有关。患者需完善结核菌素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检查。
2、右上腹痛
肝区钝痛或胀痛多因肝包膜受牵拉或肝实质炎症刺激引起,进食油腻食物后可能加重。体检可发现肝肿大伴触痛,超声检查常见肝内低回声结节。需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等疾病鉴别,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3、消耗症状
进行性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与结核毒素消耗及肝功能受损相关。患者可能出现贫血貌,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营养支持治疗很重要,建议高蛋白饮食配合维生素B族补充,同时需规范抗结核治疗。
4、肝功能异常
转氨酶轻度升高、碱性磷酸酶显著增高是常见表现,因肉芽肿性炎症影响肝细胞代谢所致。部分患者出现黄疸,需排除胆道梗阻。治疗需选用肝毒性较小的抗结核方案,如异烟肼片联合利福平胶囊、乙胺丁醇片等。
5、合并其他结核
肺结核、肠结核患者出现肝区症状时需高度警惕。结核菌可通过门静脉或肝动脉播散至肝脏,CT检查可能发现多发粟粒样结节。这类患者需延长抗结核疗程,必要时加用吡嗪酰胺片等二线药物。
怀疑肝结核时应避免饮酒及高脂饮食,注意休息并监测肝功能。所有抗结核药物均须严格遵医嘱服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腹部影像学及肝功指标,观察病灶吸收情况。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加强血糖控制,以改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