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丘疹性皮炎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接触性过敏、感染因素、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丘疹、瘙痒、局部皮肤干燥或脱屑等症状。
1、遗传因素
部分患儿存在特应性皮炎家族史,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可能增加儿童发病概率。这类患儿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建议家长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使用碱性洗护用品,可遵医嘱使用尿素软膏、氧化锌软膏等修复皮肤屏障。
2、环境刺激
汗液浸渍、衣物摩擦、气候变化等物理刺激可诱发皮炎。夏季高温多汗或冬季干燥寒冷时症状易加重。家长需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及时擦干汗液,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出现皮损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3、接触性过敏
接触洗涤剂、化妆品、金属饰品等致敏物质可能导致变态反应。常见过敏原有镍、香料、防腐剂等。家长应排查并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物,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抗炎药物。
4、感染因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等微生物感染可加重皮炎。表现为皮损渗出、脓疱或周围红肿。需进行病原学检查,确诊后可选用莫匹罗星软膏、酮康唑乳膏等抗菌药物,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5、免疫异常
Th2型免疫反应亢进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常伴血清IgE水平升高。这类患儿可能合并过敏性鼻炎或哮喘。除皮肤护理外,可考虑过敏原检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
家长应每日为儿童使用无刺激保湿霜,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避免搔抓皮损。饮食上注意记录可疑食物过敏史,保证营养均衡。若皮疹持续扩散、出现发热或渗液,应及时就医评估。外出时做好防晒保护,减少在花粉、尘螨密集场所停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