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功能不足需检查血清孕酮水平、超声监测排卵、子宫内膜活检、基础体温测定、黄体生成素水平等项目。
1、血清孕酮水平
血清孕酮水平是评估黄体功能的核心指标,需在月经周期第21天左右检测。孕酮值低于10纳克/毫升提示黄体功能不足,可能伴随月经周期缩短或不孕。检查前需避免剧烈运动,建议上午空腹抽血以提高准确性。若结果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超声监测排卵
经阴道超声可动态观察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判断黄体形成是否正常。排卵后卵泡未完全黄素化或黄体期缩短均提示功能异常。检查时间需根据月经周期调整,通常从周期第10天开始隔日监测,直至确认排卵后黄体形态。该检查无创但需重复进行。
3、子宫内膜活检
在月经来潮前1-3天取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若发现分泌期子宫内膜发育延迟超过2天,可确诊黄体功能不足。该检查能直接反映孕酮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但属于有创操作,可能引起轻微出血或感染,需严格消毒操作。
4、基础体温测定
通过每日晨起静息体温记录,观察双向体温曲线变化。黄体期体温上升幅度不足0.3摄氏度或持续时间少于11天提示异常。该方法成本低但易受睡眠、感冒等因素干扰,需连续监测3个月经周期以提高可靠性。
5、黄体生成素水平
检测黄体中期黄体生成素脉冲分泌模式,异常降低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有关。需多次采血检测以评估分泌峰值,常与促卵泡激素联合检查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该检查对鉴别中枢性病因有重要意义。
建议检查前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激素类药物干扰结果。若确诊黄体功能不足,需根据病因采用黄体酮补充或促排卵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摄入如维生素E和锌元素,适度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备孕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监测排卵并适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