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前需特别注意血糖管理、饮食调整、药物使用、肠道准备及应急措施。主要有血糖监测、降糖方案调整、低渣饮食、泻药选择和低血糖预防等关键环节。
1、血糖监测
检查前3天需加强血糖监测频率,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6-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mmol/L。使用动态血糖仪者需确保传感器在位,指尖血检测需记录全天波动曲线。血糖过高可能影响创面愈合,过低则增加麻醉风险。
2、降糖方案调整
口服降糖药患者在检查当日早晨需暂停用药,胰岛素使用者应减少基础胰岛素剂量。使用磺脲类药物需提前48小时更换为短效降糖方案,GLP-1受体激动剂需停用1-2次。具体调整方案需内分泌科医生参与制定。
3、低渣饮食
检查前3天开始进食无渣流食,避免粗纤维蔬菜、全谷物及带籽水果。可选用米汤、过滤果汁、藕粉等低残渣食物,每日热量不低于1200千卡。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粉可替代部分饮食,但需计算碳水化合物含量。
4、泻药选择
避免含电解质的聚乙二醇制剂,推荐使用不含糖的复方匹可硫酸钠或柠檬酸镁溶液。服用时间应比常规患者提前2小时,分次饮用时需监测血糖。渗透性泻药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配合补液盐使用。
5、低血糖预防
准备葡萄糖凝胶或方糖应对突发低血糖,静脉通路需标注"糖尿病专用"。麻醉前血糖低于5.6mmol/L需补充10-15g碳水化合物。检查后恢复饮食时,应先从糖尿病专用流食开始逐步过渡。
糖尿病患者肠镜检查后24小时内需持续监测血糖,延迟出现的低血糖可能发生在夜间。恢复饮食后首次进食需配合速效胰岛素,伤口愈合期保持血糖平稳。建议检查前后与内分泌科医生保持沟通,携带糖尿病识别卡以备应急。术后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腹痛或血糖波动超过基础值30%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