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通常由误吸、长期卧床、免疫力下降、机械通气及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引起。脑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呼吸道防御能力减弱、院内交叉感染等情况,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防治。
1、误吸
脑出血患者常伴随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进食时食物或分泌物易误入气管。误吸的胃内容物或口腔分泌物含有细菌,可直接引发吸入性肺炎。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发热、痰液增多等症状。治疗需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同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和体位管理。
2、长期卧床
卧床导致肺部分泌物沉积和肺活量降低,增加细菌滋生概率。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低氧血症,听诊可闻及湿啰音。需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必要时使用氨溴索注射液稀释痰液。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降低感染风险。
3、免疫力下降
脑出血应激反应会抑制免疫功能,使条件致病菌乘虚而入。患者可能出现持续低热、炎症指标升高等表现。治疗需加强营养支持,联合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增强抵抗力。
4、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会破坏呼吸道天然屏障,呼吸机管路可能成为细菌滋生源。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耐药菌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需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管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高级抗生素。
5、侵入性操作
吸痰、支气管镜等操作可能将外界病原体带入下呼吸道。患者可能出现突发高热、脓性痰液。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用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万古霉素,同时规范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干预。
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防治需多管齐下。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床头抬高30度预防反流。营养支持可选择高蛋白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软食。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和排痰训练。密切监测体温和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痰培养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家属需协助记录每日痰液性状和量,配合医护人员完成体位引流等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