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红斑、油腻性鳞屑和瘙痒三个典型症状。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可能与马拉色菌感染、皮脂分泌过多、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1、红斑
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上会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颜色从淡红色到深红色不等,多分布在头皮、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区域。红斑可能伴随轻微肿胀,受热或摩擦后颜色加深。马拉色菌过度繁殖会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红斑。轻度红斑可通过外用酮康唑洗剂或联苯苄唑乳膏缓解,严重时需配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
2、油腻性鳞屑
病变部位会附着黄色或灰白色的油腻鳞屑,头皮部位常表现为大片状脱屑,面部则多呈现细碎糠秕样鳞屑。这些鳞屑由异常脱落的角质细胞与皮脂混合形成,撕除后可见湿润基底。皮脂分泌亢进会导致角质层代谢紊乱,产生大量脂质包裹的鳞屑。使用二硫化硒洗剂能有效溶解鳞屑,配合水杨酸软膏可促进角质剥脱。
3、瘙痒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中度瘙痒,夜间或出汗后加剧。瘙痒感多集中在发际线、眉弓、鼻唇沟等褶皱部位,搔抓后易引发渗出和继发感染。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是瘙痒主因,过度清洁反而会破坏皮肤屏障加重症状。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能快速止痒,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可降低瘙痒频率。
脂溢性皮炎患者应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减少奶制品摄入有助于控制皮脂分泌。日常清洁选择温和的氨基酸类洗面奶,水温保持在32-36摄氏度为宜。外出时做好物理防晒,防止紫外线加剧炎症反应。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调节皮肤免疫功能,每周使用2-3次医用保湿敷料可修复受损屏障。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脓性分泌物,应及时到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和过敏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