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吸血虫病多发于几月份

发布于 2025/07/07 13:56

急性血吸虫病多发于5-10月,其中7-9月为发病高峰期。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传播。

血吸虫病的流行与钉螺的繁殖周期和水体接触频率密切相关。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其活跃期集中在气温较高的5-10月,此时水中尾蚴释放量显著增加。夏季7-9月气温达到峰值,钉螺活动频繁,尾蚴在水中密度最高,同时由于农忙、游泳、戏水等涉水活动增多,人体接触疫水概率大幅上升。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因气候温暖湿润,更易形成血吸虫病流行区。在流行区从事渔业、农业等水上作业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儿童青少年因戏水玩耍也属于易感人群。血吸虫尾蚴可穿透完整皮肤进入人体,接触疫水后10-60分钟即可能完成感染过程。感染后2-6周可能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急性期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荨麻疹样皮疹。

预防血吸虫病需避免接触可能含有尾蚴的河塘、沟渠等水体,必须接触时应穿戴防水手套、胶靴等防护装备。流行区居民应配合疾控部门开展灭螺工作,不随地排便防止虫卵污染水源。如接触疫水后出现持续发热、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到寄生虫病专科或感染科就诊,通过粪便检查、血清学检测等手段确诊。血吸虫病确诊后需使用吡喹酮片等驱虫药物治疗,急性期患者还需配合补液、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治愈后仍需定期复查,防止慢性化导致肝纤维化等并发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