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可能由遗传因素、眼内压升高、眼部外伤等原因引起,主要高危因素有家族遗传史、长期高眼压状态、年龄增长。青光眼通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胀头痛等症状,需通过降眼压药物、激光治疗或手术干预。
1、遗传因素
青光眼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若直系亲属患病,个体发病概率显著增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MYOC、OPTN等基因突变相关,可能影响小梁网功能导致房水排出障碍。此类患者需定期进行眼压监测和视野检查,可遵医嘱使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等药物控制眼压。
2、眼内压升高
房水循环失衡是核心机制,小梁网阻塞或房角关闭会导致眼压超过21mmHg的临界值。长期高眼压可压迫视神经纤维,引发典型的杯盘比扩大。常见于高度近视、糖尿病患者,需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联合甘露醇注射液紧急降压。
3、眼部外伤
眼球挫伤可能造成房角后退或虹膜根部离断,继发房水引流通道损伤。外伤性青光眼多在伤后数月出现,可能伴随前房积血、晶状体脱位等并发症。此类患者需密切随访眼压变化,必要时选择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眼科体检,测量眼压并检查视神经形态。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眼压升高的因素,阅读时保证充足光线。若出现虹视现象或突发眼痛呕吐,需立即就医排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已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用降眼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