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和脑梗塞可通过发病机制、典型症状、检查手段进行区分。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脑梗塞是脑动脉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常见症状为偏瘫、言语障碍。两者均可通过心电图、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鉴别。
1.发病机制
心肌梗死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完全阻塞血管后引发心肌持续性缺血。脑梗塞主要由脑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部分病例与房颤引起的心源性栓塞有关。两者病理基础均为血管闭塞,但靶器官分别为心脏与脑组织。
2.典型症状
心肌梗死以突发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为核心表现,可向左肩背部放射,伴随冷汗、恶心。脑梗塞典型症状包括单侧肢体无力、面部歪斜、言语含糊,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疼痛症状在脑梗塞中较少见,而心肌梗死极少引起神经系统缺损体征。
3.检查手段
心肌梗死诊断依赖心电图ST段抬高、心肌酶谱升高,冠脉造影可明确病变位置。脑梗塞需通过头颅CT排除出血后,MRI-DWI序列能早期显示缺血病灶。两者均需检测D-二聚体等血栓指标,但心肌梗死更关注肌钙蛋白特异性变化。
4.危险因素
心肌梗死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关系更密切。脑梗塞除上述因素外,房颤患者卒中风险显著增高。部分脑梗塞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或卵圆孔未闭等特殊病因,这与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谱存在差异。
5.紧急处理
心肌梗死需在120分钟内完成血管再通,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抗血小板,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脑梗塞在4.5小时内可静脉注射阿替普酶,超出时间窗需评估取栓指征。两者均需监测生命体征,但脑梗塞需额外关注吞咽功能防止误吸。
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自行用药。心肌梗死患者转运时需保持平卧位,脑梗塞患者头部宜抬高30度。康复期均需控制血压血糖,心肌梗死患者需规范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凝药物,脑梗塞患者可能需华法林钠片预防房颤相关卒中。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等检查,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