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肾脏损害、关节肿痛、消化道出血、皮肤紫癜加重等后果。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症状、胃肠道症状及肾脏损害。
1、肾脏损害
过敏性紫癜可能累及肾脏,导致紫癜性肾炎。患者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紫癜性肾炎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雷公藤多苷片等药物控制炎症反应,保护肾功能。
2、关节肿痛
过敏性紫癜可能引起关节肿痛,常见于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关节症状可能与血管炎导致的关节滑膜炎症有关,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必要时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3、消化道出血
过敏性紫癜可能累及胃肠道,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症状可能与肠壁小血管炎导致的黏膜损伤有关。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药物保护胃肠黏膜,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4、皮肤紫癜加重
未经治疗的过敏性紫癜可能导致皮肤紫癜范围扩大、颜色加深,甚至出现坏死性皮疹。皮肤损害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炎症细胞浸润等因素有关。治疗需避免搔抓,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抗过敏,局部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过敏性紫癜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关节症状变化,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出现腹痛、血尿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防止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