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需要排除妊娠相关出血、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和医源性出血等情况。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前必须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出血的疾病。
1、妊娠相关出血
先兆流产、异位妊娠、葡萄胎等妊娠相关疾病均可引起阴道出血。这类出血常伴有停经史、妊娠试验阳性,通过血HCG检测和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若未及时识别可能延误治疗,导致大出血甚至休克。
2、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病变等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均可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或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查可见异常回声,必要时需行宫腔镜检查或诊断性刮宫明确诊断。
3、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血常规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穿刺检查可明确诊断。
4、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内分泌疾病均可引起月经紊乱。甲状腺功能检查可见TSH异常,性激素六项检查可发现LH/FSH比值异常或泌乳素升高,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5、医源性出血
使用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抗凝药物等可能引起药物性子宫出血。详细询问用药史可发现相关诱因,调整用药方案后出血症状多可改善。宫内节育器放置后也可能导致异常子宫出血,需通过妇科检查排除。
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应及时就医,完善妇科检查、超声检查、激素水平检测等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记录月经周期和出血情况,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若出血量多或持续时间长,需警惕贫血可能,必要时补充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