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害物进入身体的途径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07 18:32

化学危害物进入身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消化道摄入、注射或穿刺、黏膜吸收等。化学危害物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对人体造成损害,了解这些途径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1、呼吸道吸入

气体、蒸气、粉尘或烟雾状态的化学物质可通过呼吸进入肺部,部分物质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例如有机溶剂挥发产生的蒸气、工业生产中的金属粉尘等。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肺部损伤或全身毒性反应,需佩戴防护口罩或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作业。

2、皮肤接触

脂溶性化学物质如农药、有机溶剂等可穿透皮肤屏障进入体内。皮肤破损时会显著增加吸收量,部分腐蚀性物质还会造成局部灼伤。接触这类物质时应穿戴防护手套和隔离衣,工作后及时清洗暴露部位。

3、消化道摄入

误食受污染的食物、水源或不良卫生习惯导致的手-口传播是主要方式。重金属、工业化学品等可通过胃肠黏膜吸收,部分物质可能损伤消化道。食品加工场所需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作业时禁止饮食。

4、注射或穿刺

医疗操作中的意外针刺伤或工业事故可能导致化学物质直接进入血液。某些职业如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者面临较高风险,需规范处理锐器和使用安全装置。这类途径吸收效率最高,可能立即产生全身效应。

5、黏膜吸收

眼结膜、鼻腔等黏膜组织血管丰富且屏障较弱,酸性或碱性物质溅入可造成快速吸收和局部损伤。实验操作时应佩戴护目镜,发生喷溅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预防化学危害需根据具体物质特性采取分级防护,包括工程控制、个人防护装备和使用安全操作规程。接触化学品后出现头晕、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脱离污染源,携带物质安全数据表及时就医。日常工作中应定期参加职业安全培训,掌握应急处理流程,高危作业需实行双人监督制度。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