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缓慢的人需要注意监测心率变化、避免诱发因素、及时就医评估病因。心跳过缓可能由窦房结功能异常、药物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肌炎或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导致头晕、乏力甚至晕厥。
1、心率监测
日常可通过智能手环或家用血压计记录静息心率,若持续低于50次/分钟或伴随不适症状需警惕。运动员或长期锻炼者可能出现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但普通人出现不明原因下降需排查病理性因素。记录心率变化规律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2、药物调整
部分降压药如美托洛尔片、地尔硫卓缓释胶囊,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片可能引起心率减慢。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出现明显心动过缓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不可自行停药。中药制剂如参附注射液也可能影响心率。
3、病因筛查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心率下降伴随怕冷、水肿,需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心肌炎后遗症或冠心病可能导致传导阻滞,心电图可见房室传导异常。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也会抑制心脏电活动,需通过血液生化检查确诊。
4、症状管理
突发头晕或眼前发黑时应立即坐下防止跌倒,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注射液应急。慢性心动过缓患者避免突然起身或剧烈体位变化,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合并高血压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平衡降压与心率控制。
5、生活方式
限制浓茶、咖啡因摄入以防加重心律失常,戒烟避免尼古丁对心脏传导系统的损害。冬季注意保暖防止低温诱发心动过缓,睡眠时保持侧卧位减少迷走神经刺激。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竞技性运动导致代偿不足。
心跳缓慢者应每3-6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随身携带注明病情的医疗卡片。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镁的坚果和深绿色蔬菜,限制高脂饮食预防动脉硬化加重。出现胸闷气促、持续晕厥前兆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急诊处理,部分严重心动过缓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