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急性期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通常与病毒活跃复制、免疫系统受损及营养吸收障碍有关。艾滋病急性期指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2-4周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等症状,体重下降是常见伴随表现之一。若出现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建议及时就医检测HIV抗体。
艾滋病急性期体重下降主要与病毒血症相关。HIV病毒大量复制会消耗机体能量,同时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代谢率增加。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影响营养摄入和吸收。部分患者因口腔溃疡或食管念珠菌感染,进一步加重进食困难。此时体重下降幅度可达5%-10%,但个体差异较大。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消耗综合征。当HIV病毒持续攻击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时,可能合并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结核病、隐孢子虫肠炎等继发感染会加速机体消耗,出现持续性腹泻和重度营养不良。这类情况需住院进行抗病毒治疗联合营养支持。
艾滋病急性期患者应保证每日充足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可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生冷刺激性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体重持续下降超过基础体重10%或伴随长期发热、慢性腹泻时,须立即到感染科就诊,进行HIV病毒载量检测和免疫功能评估,尽早启动规范化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