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严重时可能出现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典型表现为情绪极端波动、行为失控及认知功能损害。躁郁症又称双相情感障碍,其严重症状主要有情感高涨或低落、睡眠需求减少、思维奔逸、自伤自杀倾向、社会功能丧失等。需及时就医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1、情感高涨或低落
躁狂期患者出现持续异常愉悦或易激惹,可能伴有过度自信、挥霍消费等行为;抑郁期则表现为持续悲伤、兴趣丧失,部分患者两种状态快速交替。这与大脑杏仁核过度活跃及前额叶调控功能异常有关,需通过心境稳定剂如丙戊酸钠缓释片、碳酸锂片等控制症状,配合认知行为疗法调整情绪认知模式。
2、睡眠需求减少
躁狂发作时患者可能连续数日仅睡2-3小时仍精力充沛,而抑郁期又出现嗜睡或早醒。睡眠节律紊乱会加重海马体损伤,增加复发风险。除使用喹硫平片等调节睡眠药物外,需建立固定作息,避免咖啡因摄入,必要时进行光照疗法重置生物钟。
3、思维奔逸
患者言语急促、思维跳跃,可能同时进行多个不切实际计划,伴随注意力分散和判断力下降。这与多巴胺能系统过度活跃相关,需通过奥氮平口崩片等抗精神病药稳定神经递质,同时进行正念训练改善专注力,避免重大决策失误。
4、自伤自杀倾向
约25%患者会出现自杀企图,抑郁期风险更高。冲动控制障碍与血清素水平降低有关,需密切监护并联合使用氯硝西泮片等抗焦虑药物。建议移除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建立紧急联系人机制,定期进行自杀风险评估。
5、社会功能丧失
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工作能力退化、人际关系破裂,甚至出现幻听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除规范使用阿立哌唑口腔溶解片等药物外,需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和职业康复,家庭成员应学习非批判性沟通技巧,帮助患者重建社会支持系统。
躁郁症患者需长期坚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避免饮酒和擅自停药。家属应协助监测情绪变化,定期复诊调整方案。保持规律运动如瑜伽、游泳有助于稳定情绪,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限制精制糖摄入。出现症状恶化时须立即联系精神科医生,必要时住院治疗以防止危险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