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升高通常提示体内存在纤维蛋白形成和降解过程,可能与血栓形成、炎症反应或组织损伤有关。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升高常见于静脉血栓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创伤、手术、恶性肿瘤等情况。建议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D-二聚体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当血管内形成血栓时,机体会激活纤溶系统分解血栓,导致D-二聚体水平上升。这类患者可能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临床常通过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进行干预,同时需评估血栓风险因素。
D-二聚体升高也可能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这是一种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除D-二聚体升高外,常伴随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多部位出血等表现。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胰腺癌等可分泌促凝物质,导致D-二聚体持续升高,这类患者需完善肿瘤筛查。
除病理状态外,D-二聚体轻度升高还可见于老年人、妊娠期妇女或术后患者。这类生理性或一过性升高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定期监测。部分炎症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也可引起D-二聚体升高,此时需积极控制感染。值得注意的是,D-二聚体检测敏感性高但特异性较低,阴性结果有助于排除血栓,但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判断。
发现D-二聚体升高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血栓脱落,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或血栓症状。饮食上可适量增加饮水,保持低盐低脂,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完善超声、CT血管成像等检查,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可能需要长期抗凝管理,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