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脑勺磕碰后持续头疼可能与轻微脑震荡、头皮血肿、颅内压变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钝痛、胀痛或搏动性疼痛。可通过休息观察、冷敷镇痛、药物缓解、影像学检查、专科治疗等方式干预。
1、轻微脑震荡
头部撞击后可能出现短暂意识障碍或记忆缺失,伴随持续头痛、恶心等症状。这与脑组织受到震荡导致神经功能暂时性紊乱有关。建议立即停止活动并卧床休息,避免用脑过度。若出现呕吐或意识模糊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开具甲钴胺片、胞磷胆碱钠胶囊等神经营养药物。
2、头皮血肿
外力作用使头皮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压迫神经末梢引发局部胀痛。触摸可发现头皮肿胀或皮下包块,疼痛程度与血肿大小相关。早期可用冰袋冷敷减轻出血,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血肿较大时需穿刺抽吸,配合云南白药气雾剂等外用药物消肿。
3、颅内压升高
颅脑损伤后可能出现脑水肿或微量出血,导致颅内压力增高引发持续性头痛,常伴有视物模糊或喷射性呕吐。这种情况需通过CT检查排除严重病变,医生可能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配合尼莫地平片改善脑血管痉挛。
4、颈椎挥鞭样损伤
头部突然加速或减速可能造成颈椎软组织拉伤,表现为后枕部放射痛伴颈部活动受限。这类疼痛可通过颈部制动、低频脉冲电治疗缓解,严重者需佩戴颈托,服用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
5、慢性硬膜下血肿
老年人或服用抗凝药物者头部外伤后可能出现迟发性出血,血肿逐渐增大压迫脑组织,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和认知障碍。确诊需依靠头颅MRI,治疗多采用钻孔引流术,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预防血管痉挛。
头部外伤后应密切观察7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低头动作。保持环境安静,适当抬高床头减轻颅压。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食物,限制钠盐摄入。若头痛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嗜睡、言语不清等症状,须立即复查头颅CT。恢复期可进行轻柔的颈部放松训练,但需在专业指导下逐步增加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