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暴露、药物或放射线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间质性肺炎是以肺泡壁和肺间质炎症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1、遗传因素
部分间质性肺炎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表面活性蛋白C基因突变有关。这类患者通常在婴幼儿期即出现呼吸窘迫,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症状。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控制病情进展。
2、环境暴露
长期吸入无机粉尘如矽尘、石棉,或有机粉尘如霉变干草、鸟类羽毛等均可导致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患者常见咳嗽伴白色泡沫痰,胸部CT显示磨玻璃样改变。需立即脱离致敏环境,急性期可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严重者需静脉注射甲泼尼龙注射液。
3、药物损伤
胺碘酮片、博来霉素注射液等药物可能引发药物性肺损伤,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患者用药后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需停用致病药物,必要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抗氧化治疗,配合低流量氧疗改善缺氧症状。
4、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结缔组织病常合并间质性肺病变,患者除关节症状外,可能出现Velcro啰音等特征性肺部体征。需完善抗核抗体谱检测,治疗原发病同时可联合吡非尼酮胶囊抗纤维化,使用硫唑嘌呤片调节免疫功能。
间质性肺炎患者应严格戒烟,避免接触冷空气和油烟刺激。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等,限制高盐食物。定期复查肺功能和高分辨率CT,出现气促加重或发热需立即就诊。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前可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