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肢体无力、癫痫发作等。颅内肿瘤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暴露、辐射接触、病毒感染、基因突变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缺损、内分泌紊乱、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症状。
1、头痛
颅内肿瘤引起的头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晨起时加重,可伴随恶心呕吐。肿瘤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增高是主要原因,常见于胶质瘤、脑膜瘤等。患者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等伴随症状。临床常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严重时需手术切除肿瘤。
2、呕吐
颅内肿瘤导致的呕吐多与头痛伴随出现,呈喷射状且与进食无关。呕吐中枢受压或颅内压增高刺激延髓是主要机制,多见于后颅窝肿瘤。患者常伴有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症状。治疗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片止吐,配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脑水肿,必要时行脑室引流术。
3、视力障碍
肿瘤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可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垂体瘤常导致双颞侧偏盲,颅咽管瘤多引起视乳头萎缩。患者可能出现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表现。临床常用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醋酸泼尼松片减轻炎症,大型肿瘤需经鼻蝶窦入路切除。
4、肢体无力
运动区肿瘤或锥体束受压可导致对侧肢体进行性肌力下降。胶质母细胞瘤常引起偏瘫,脑转移瘤可能导致单肢瘫痪。患者多伴有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等症状。康复治疗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肿瘤切除术联合放疗。
5、癫痫发作
肿瘤刺激大脑皮层可引发局部或全身性癫痫,多见于脑膜瘤、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症状。治疗首选左乙拉西坦片控制发作,丙戊酸钠缓释片预防复发,病灶明确者可考虑癫痫灶切除术。
颅内肿瘤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为主,限制钠盐摄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时须及时复查头颅CT或MRI,术后患者需定期随访肿瘤标志物,配合医生完成放化疗计划。家属应协助记录症状变化,预防跌倒等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