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与遗传因素、胰岛β细胞损伤、长期高糖饮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胰岛素替代治疗、口服降糖药、饮食调整等方式可改善症状。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基因缺陷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先天性低下,如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相关基因突变。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胰岛素合成障碍或分泌延迟,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治疗需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格列美脲片等促泌剂,配合动态血糖监测。
2、胰岛β细胞损伤
自身免疫性胰岛炎或病毒感染可破坏胰岛β细胞,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患者血清中可检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伴随酮症酸中毒风险。需采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持续皮下输注,联合德谷胰岛素注射液基础治疗,同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3、长期高糖饮食
持续高糖高脂饮食会导致胰岛β细胞代偿性衰竭,常见于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多合并胰岛素抵抗,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症状。建议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配合阿卡波糖片延缓糖分吸收,同时需严格限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应建立规律进食习惯,每日主食量控制在200-300克,优先选择燕麦、荞麦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定期复查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出现心悸、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15克速效碳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