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主要传染途径为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可能导致感染。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共用物品等也可能导致传播。
1、飞沫传播
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将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排入空气中。这些飞沫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健康人吸入后可能感染。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尤其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中传播风险更高。建议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时佩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2、密切接触传播
与肺结核患者长期密切接触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家庭成员、同住人员或医疗工作者等与患者频繁接触的人群更容易被传染。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长时间共处一室或频繁面对面交流传播。建议密切接触者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胸部X线检查,及时发现潜在感染。
3、共用物品传播
虽然概率较低,但肺结核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水杯等物品若未彻底消毒,可能存在传播风险。结核分枝杆菌在干燥环境中存活时间较短,但在潮湿环境下可能存活较长时间。建议避免与患者共用个人物品,患者使用的餐具应高温消毒,衣物被褥应定期清洗晾晒。
4、尘埃传播
患者痰液干燥后形成的尘埃可能含有结核分枝杆菌,这些尘埃被扬起后可能被他人吸入导致感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肺结核患者应将痰液吐入专用容器并消毒处理,避免随地吐痰。居住环境应保持清洁,定期湿式打扫减少尘埃。
5、母婴传播
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孕妇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将结核分枝杆菌传染给胎儿,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新生儿也可能通过吸入感染母亲的飞沫而患病。建议孕期发现肺结核应及时治疗,新生儿应接种卡介苗并密切观察。
预防肺结核需注意个人防护,与患者接触时应佩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出现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肺结核患者应规范治疗,按时服药,咳嗽时遮掩口鼻,痰液应消毒处理。健康人群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新生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感染,及时干预可有效控制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