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高一般无须做磁共振,常规需进行胆红素检测、肝功能检查和血型鉴定。新生儿黄疸可能是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1、胆红素检测
胆红素检测是诊断新生儿黄疸的核心检查,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或血清检测评估黄疸程度。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胆红素水平较低且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可能伴随胆红素上升过快或持续超过两周,需进一步排查溶血性疾病、感染或胆道闭锁等病因。检测结果异常时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诊断。
2、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可评估肝脏代谢能力,包括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若存在胆汁淤积或肝炎等肝脏疾病,会出现直接胆红素升高伴肝功能异常。对于母乳性黄疸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吉尔伯特综合征,肝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检查前需遵医嘱空腹,避免喂养干扰结果。
3、血型鉴定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性黄疸需通过血型鉴定确认,常见于Rh或ABO血型不合。溶血会引起间接胆红素急剧升高,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血型鉴定可辅助判断是否需进行光疗、换血等紧急干预。若母亲为O型血或Rh阴性,新生儿出生后建议优先完成此项检查。
新生儿黄疸护理需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母乳喂养每日8-12次,配方奶喂养按需供给。密切观察皮肤黄染范围是否扩散至手足心,以及有无嗜睡、拒奶等异常表现。避免自行使用茵栀黄等药物,日光浴时需遮挡眼睛及生殖器,单次照射不超过15分钟。病理性黄疸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直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