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一般需要4-12周可以下地走路,具体时间与骨折部位、严重程度、年龄及康复情况有关。
上肢骨折如桡骨远端或锁骨骨折,愈合较快,通常4-6周可逐步负重活动,初期需避免剧烈运动。下肢骨折如胫腓骨或股骨骨折,因承重需求,需6-8周复查确认骨痂形成后才能部分负重,完全负重行走可能延长至8-12周。老年人或骨质疏松患者愈合时间可能延长,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调整康复计划。康复期间应遵医嘱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和关节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过早负重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或延迟愈合,需严格遵循阶段性康复方案。
骨折后下地行走前需经临床评估和影像学确认愈合进展,初期建议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分散压力。饮食上增加钙、维生素D及优质蛋白摄入,如牛奶、鱼类和豆制品,促进骨痂形成。避免吸烟、饮酒及高盐饮食,防止影响骨代谢。康复期可配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或超声波治疗刺激骨修复,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若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或异常活动,应立即停止负重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