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主要包括肠道准备、麻醉评估、检查操作和术后观察4个步骤。肠镜是诊断结直肠病变的重要手段,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进行操作。
1、肠道准备
检查前1-3天需低渣饮食,检查前晚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清肠药物排空肠道。肠道清洁度直接影响检查效果,未达标者需重新准备。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胀、恶心等药物反应,可减慢服用速度缓解。
2、麻醉评估
检查前需进行心电图、血常规等基础检查,由麻醉医师评估是否适合无痛肠镜。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需提前调整用药。静脉麻醉可减轻检查不适,但存在呼吸抑制等风险,需专业团队监护。
3、检查操作
患者取左侧卧位,经肛门插入电子肠镜逐步观察直肠至回盲部。发现息肉可直接行活检或切除,操作时间通常15-30分钟。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概率较低,多与肠道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4、术后观察
检查后需在复苏区监测生命体征,无痛肠镜患者须完全清醒方可离院。术后2小时可进食流质,出现持续腹痛、便血需立即就医。病理报告一般3-5个工作日出具,需定期随访复查。
肠镜检查后24小时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饮食应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正常。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保持规律排便习惯。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10年定期筛查,有家族史或报警症状者需缩短复查间隔。检查前后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注意事项,配合完成全程诊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