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临床表现特征主要有局部红肿热痛、发热寒战、活动受限、窦道形成、病理性骨折等。骨髓炎是骨组织感染性疾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及时就医治疗。
1、局部红肿热痛
骨髓炎早期常表现为感染部位皮肤发红、肿胀、皮温升高及明显压痛。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炎性介质释放,触诊时可发现患处质地变硬。若炎症波及骨膜,可能出现夜间加重的深部跳痛。
2、发热寒战
急性骨髓炎患者多出现38℃以上高热,伴随寒战、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细菌毒素入血后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儿童可能出现抽搐。慢性骨髓炎患者可表现为长期低热或间歇性发热。
3、活动受限
感染导致骨质破坏和周围肌肉痉挛,引发关节僵硬和活动障碍。下肢骨髓炎可能出现跛行,脊柱受累时可出现姿势性疼痛。儿童患者可能拒绝活动患肢,称为假性瘫痪。
4、窦道形成
慢性骨髓炎常见皮肤窦道,可见脓性分泌物排出。死骨形成后可能经窦道排出碎骨片,窦道周围皮肤色素沉着。长期不愈的窦道可能恶变为鳞状细胞癌。
5、病理性骨折
骨质破坏严重时可能发生自发性骨折,常见于负重骨。X线可见虫蚀样骨质缺损,骨折端多呈斜形或粉碎性。骨折愈合困难,易形成假关节。
骨髓炎患者应保持患肢制动,避免负重活动加重损伤。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促进组织修复。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慢性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进行血常规、影像学等检查,早期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