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怎么回事 浅析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四个原因

发布于 2025/07/08 07:37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可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外伤或手术感染、邻近组织感染扩散、血源性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引流排脓、患肢固定、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可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骨骼。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高热寒战、患肢功能障碍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青霉素钠、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等抗生素,同时配合患肢制动和局部换药。

2、外伤或手术感染

开放性骨折、骨科手术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细菌直接侵入骨髓腔。患者常见伤口渗液、局部压痛加剧、发热等症状。需彻底清创后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严重者需行病灶清除术。

3、邻近组织感染扩散

皮肤疖肿、蜂窝织炎等软组织感染未及时控制时,病菌可能通过淋巴或直接蔓延至骨骼。表现为原发感染灶周围骨痛、活动受限。除治疗原发病灶外,可选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

4、血源性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的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多见于长骨干骺端。儿童更易发生,常见突然高热、拒食、患肢假性瘫痪。需早期足量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等药物,必要时行钻孔减压术。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应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制动,保证每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恢复期可进行适度关节活动,避免肌肉萎缩。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和局部症状,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和再次感染。出现持续发热或疼痛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