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疱疹可能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病毒性疱疹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水疱、皮肤红斑或发热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
1、单纯疱疹病毒1型
单纯疱疹病毒1型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儿童接触感染者餐具或共用餐具可能感染。发病时口腔周围会出现簇集性小水疱,可能伴随牙龈红肿。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颗粒、喷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物,家长需注意患儿餐具隔离消毒。
2、单纯疱疹病毒2型
单纯疱疹病毒2型多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出生后1-2周可能出现皮肤疱疹、结膜炎。需住院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家长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脐部护理和眼部清洁。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全身散在红斑水疱,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儿需隔离至疱疹结痂,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严重者需静脉注射阿糖腺苷。家长需给患儿剪短指甲避免抓挠。
4、EB病毒
EB病毒感染可能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咽峡炎伴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检查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治疗以对症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家长需保证患儿充分休息。
5、巨细胞病毒
免疫功能低下儿童易感染巨细胞病毒,可能出现肝炎或肺炎。确诊需进行病毒DNA检测,治疗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频率和皮肤黄染情况。
病毒性疱疹患儿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口腔疱疹。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应每日监测体温,发现疱疹破溃渗液或持续高热应及时复诊。注意与其他儿童隔离,玩具餐具需每日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