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微创治疗方法主要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胆道镜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通过腹壁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在影像引导下切除胆囊。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胆囊功能丧失或反复发作胆囊炎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肩部牵涉痛,通常1-2周可恢复日常活动。需注意术后早期避免高脂饮食,定期复查腹部超声。
2、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通过口腔插入内镜至十二指肠乳头,进行胆管造影和取石。主要治疗胆总管结石,可同时放置胆管支架引流。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发胰腺炎或出血,术后需禁食观察。该技术对胆囊结石无效,若合并胆囊结石需联合其他治疗。
3、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肤穿刺胆囊置管引流。适用于急性胆囊炎且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可作为过渡性治疗。术后需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胆汁引流量和性状。该方法不能根治结石,后续仍需考虑确定性手术。
4、胆道镜取石术
胆道镜取石术通过T管窦道或手术建立的通道插入胆道镜,直接观察并取出胆管残余结石。常用于术后胆管结石残留的情况,可配合液电碎石或激光碎石。操作前需进行窦道造影评估,术后可能发生胆管炎或胆汁漏,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利用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粉碎胆囊结石。适用于单发、直径较小的胆固醇结石且胆囊功能正常的患者。需配合口服熊去氧胆酸促进碎石排出,治疗周期较长。可能引起皮肤瘀斑或血尿,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胆结石患者术后应注意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排泄,推荐少食多餐。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有助于胆固醇代谢。术后1个月避免剧烈运动,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评估疗效。出现发热、黄疸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