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因子V活性偏高可能增加胎停风险,但并非绝对导致胎停。凝血因子V活性偏高可能与遗传性易栓症或获得性高凝状态有关,需结合其他凝血指标和临床表现综合评估。
凝血因子V活性偏高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能形成胎盘微血栓,影响胎儿血液供应。胎盘功能不足会导致胎儿缺氧、营养不良,严重时可能引发胎停。高凝状态还可能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等并发症风险,间接影响胎儿存活。凝血因子V活性偏高者若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胎停概率进一步升高。
部分凝血因子V活性偏高者仍可正常妊娠,尤其数值轻度升高且无其他凝血异常时。妊娠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并干预高凝状态,如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显著改善胎盘血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超声检查胎儿发育情况有助于降低风险。
建议凝血因子V活性偏高的孕妇尽早就诊产科或血液科,完善抗磷脂抗体、蛋白C/S等检查。孕期需避免久坐、脱水等加重高凝的行为,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均衡饮食可适量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