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扭转主要由肠系膜过长、肠管蠕动异常、腹腔粘连、先天性解剖异常四个原因引起。肠扭转可能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排便排气停止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1、肠系膜过长
肠系膜过长会导致肠管活动度增加,容易发生旋转。肠系膜过长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也可能因后天因素如腹腔手术导致肠系膜拉伸。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性脐周绞痛,伴随恶心呕吐。治疗需通过影像学确诊后行手术复位,必要时切除坏死肠段。
2、肠管蠕动异常
肠道蠕动节律紊乱可能引发肠管异常旋转。常见于饮食不规律、肠道感染或电解质紊乱患者,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伴肠鸣音亢进。需通过胃肠减压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手术解除扭转,可配合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调节胃肠动力。
3、腹腔粘连
腹腔手术后或腹膜炎形成的粘连带可能固定部分肠管,其余肠段围绕粘连处旋转形成扭转。患者多有腹部手术史,疼痛定位明确且持续加重。需急诊手术松解粘连,术后可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配合肠外营养支持。
4、先天性解剖异常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因胚胎期肠管旋转固定不全,易发生全肠扭转。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胆汁性呕吐和血便。确诊后需立即行Ladd手术矫正,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必要时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
预防肠扭转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及餐后剧烈运动。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需定期复查,出现持续腹痛呕吐应及时就诊。术后患者应循序渐进恢复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适当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日常可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但避免在饱腹时进行高强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