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转移方式主要有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种植转移。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癌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扩散至其他部位。
1、直接蔓延
子宫内膜癌可直接向子宫肌层浸润,逐渐穿透子宫壁累及邻近器官。癌细胞可向下侵犯宫颈,向上蔓延至输卵管和卵巢,向前侵犯膀胱,向后累及直肠。这种转移方式在早期较为常见,随着肿瘤体积增大,浸润深度增加,邻近器官受累的概率也随之升高。
2、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是子宫内膜癌主要的转移途径之一。癌细胞可沿子宫淋巴管网扩散,首先转移至盆腔淋巴结,包括髂内、髂外和闭孔淋巴结。随着病情进展,可进一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晚期患者可能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淋巴转移的发生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等因素密切相关。
3、血行转移
血行转移多发生在子宫内膜癌晚期。癌细胞侵入血管后,可随血液循环转移至远处器官。最常见的血行转移部位是肺,其次为肝、骨和脑等。血行转移通常提示疾病已进入晚期,预后较差。这种转移方式在低分化癌或特殊病理类型中更为常见。
4、种植转移
种植转移是指癌细胞脱落后种植在腹腔其他脏器表面。子宫内膜癌可穿透子宫浆膜层,癌细胞脱落至腹腔,在腹膜、大网膜、肠管表面形成种植病灶。这种转移方式可导致腹水形成,患者可能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种植转移在浆液性癌等特殊病理类型中发生率较高。
子宫内膜癌患者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盆腔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量运动,避免肥胖,控制血糖和血压。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限制高脂肪食物。出现异常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