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包括肢体对称性迟缓性瘫痪、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可能与感染、疫苗接种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治疗。
1、肢体对称性迟缓性瘫痪
肢体对称性迟缓性瘫痪是格林巴利综合征最突出的症状,通常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患者肌力进行性减退,表现为抬腿困难、持物无力,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该症状与神经根和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相关,需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或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2、感觉异常
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手套袜套样分布的感觉减退或刺痛感,可能伴有神经根性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振动觉和位置觉障碍,但客观感觉障碍程度常轻于运动症状。这种周围神经损害症状与免疫介导的髓鞘损伤有关,需与脊髓病变鉴别。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可辅助治疗。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包括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出汗异常及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脏骤停等危象,与自主神经纤维受累相关。此类症状具有波动性特点,需持续心电监护。治疗中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使用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挛缩。恢复期需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训练,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等物理治疗。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吞咽困难者可暂时采用鼻饲喂养。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出现呼吸肌麻痹征兆时需立即气管插管。定期复查神经传导速度评估恢复情况,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获得较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