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可能发生二次感染,反复感染通常与免疫力低下、病毒变异、卫生条件差等因素有关。轮状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感染后可能因上述原因导致重复发病。
1、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老年人或免疫功能受损者更容易发生轮状病毒二次感染。轮状病毒感染后虽能产生一定免疫力,但免疫力较弱或持续时间较短时,可能无法有效抵抗再次接触的病毒。这类人群感染后常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补液防止脱水,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调节胃肠功能。
2、病毒变异
轮状病毒存在多种血清型且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导致病毒抗原性改变。即使既往感染过某一型别轮状病毒,机体产生的抗体可能无法识别变异后的新毒株,从而引发再次感染。临床表现为水样便、腹痛等典型胃肠炎症状,可通过粪便抗原检测确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缓解腹泻。
3、卫生条件差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源或物品是轮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护理不当的情况下,患者可能通过粪-口途径反复接触病毒颗粒。感染后可能出现持续3-8天的腹泻,需加强环境消毒和手卫生,必要时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
预防轮状病毒反复感染需注重手卫生、饮食清洁及疫苗接种。婴幼儿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获得主动免疫,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后应规范洗手。患者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腹泻。出现持续呕吐、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