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炎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热敷患处、使用抗生素、手术引流、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颌下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导管阻塞、免疫力下降、邻近组织炎症扩散、外伤等因素引起。
1、保持口腔卫生
颌下腺炎患者需加强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漱口3-4次,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餐后及时清除食物残渣,避免使用刺激性牙膏。细菌感染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常伴随腺体肿胀疼痛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等辅助控制感染。
2、热敷患处
用40℃左右温热毛巾外敷患侧颌下区,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导管痉挛,帮助炎性分泌物排出。导管阻塞可能与结石或黏液栓形成有关,表现为进食时腺体胀痛。急性期可配合按摩腺体促进引流,但禁止挤压化脓病灶。
3、使用抗生素
细菌性颌下腺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抗生素。免疫力下降可能导致条件致病菌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和腺体化脓。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罗红霉素分散片替代。
4、手术引流
形成脓肿时需行颌下腺脓肿切开引流术,严重反复感染者可能需颌下腺切除术。邻近组织炎症扩散如龋齿、扁桃体炎可能继发颌下腺感染,表现为腺体持续性肿痛。术后需定期换药,观察引流液性状,预防导管瘘等并发症。
5、中医调理
慢性颌下腺炎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风热证用银翘散加减,肝胆湿热证用龙胆泻肝汤。外伤可能导致导管损伤引发炎症,常见腺体局部硬结。针灸选取颊车、合谷等穴位,或外敷金黄散消肿止痛。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燥热食物。
颌下腺炎患者应多饮水保持体液充足,每日饮水量建议1500-2000毫升。饮食选择流质或软食,避免酸性食物刺激腺体分泌。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头部运动。观察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或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愈后定期口腔检查,及时治疗龋齿等感染灶,戒烟限酒增强免疫力。慢性患者可每日做腺体按摩预防复发,手法从下颌角向口底方向轻柔推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