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脑膜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治疗。恶性脑膜瘤通常由基因突变、环境因素、辐射暴露、遗传综合征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肢体无力、视力障碍等症状。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恶性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式,通过开颅手术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对于位置较深的肿瘤,可采用神经导航或术中磁共振辅助定位。术后可能出现脑水肿、感染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常用辅助药物包括甘露醇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减轻脑水肿。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术后残留肿瘤或无法手术的患者,包括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放射治疗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可能引起放射性脑坏死、认知功能障碍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骨髓抑制情况。常用防护药物包括氨磷汀注射液等。
3、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多用于复发或转移性恶性脑膜瘤,常用方案包含替莫唑胺胶囊、洛莫司汀胶囊等烷化剂类药物。化疗可能导致恶心、脱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需联合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注射液。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4、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明确靶点,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蛋白尿等。联合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时需监测出血风险。其他靶向药物如依维莫司片等也可用于特定病例。
恶性脑膜瘤患者需定期复查头颅MRI监测病情变化,术后康复期可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及认知康复。饮食应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若出现头痛加重、意识障碍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