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能否治好取决于具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多数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以治愈,慢性肾小球肾炎则需长期控制。肾小球肾炎可通过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免疫抑制治疗、透析治疗、肾移植等方式干预。
1、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肾小球肾炎常见的并发症,控制血压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如缬沙坦胶囊、氨氯地平片等。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在目标范围内。
2、减少蛋白尿
蛋白尿会加速肾功能损伤,减少蛋白尿是治疗的重要目标。医生可能开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贝那普利片、厄贝沙坦片等。患者需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
3、免疫抑制治疗
部分肾小球肾炎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需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反应。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等。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注意预防感染。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严格遵医嘱用药。
4、透析治疗
当肾小球肾炎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时,需进行透析替代治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选择,具体方式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决定。透析期间需控制水分摄入,监测体重变化,定期评估透析充分性。
5、肾移植
对于符合条件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是较好的治疗选择。移植前需进行配型检查,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移植后需定期复查肾功能,注意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肾小球肾炎患者日常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应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限制高钾、高磷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出现水肿、血压升高、尿量减少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