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常见原因有母亲孕期结核感染、未接种卡介苗、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该病属于结核病的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治疗。
1、母婴传播
母亲孕期活动性结核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产道传播给新生儿。患儿可能出现低热、拒奶、嗜睡等症状。确诊后需使用异烟肼注射液联合利福平胶囊进行抗结核治疗,同时母亲需同步接受规范治疗。
2、未接种疫苗
未按时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对结核分枝杆菌缺乏免疫力。这类患儿接触结核患者后易发展为血行播散,进而侵犯脑膜。典型表现为持续发热、头痛呕吐,需采用链霉素注射剂联合吡嗪酰胺片强化治疗。
3、密切接触
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共同生活的儿童,通过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感染。初期症状类似感冒,逐渐出现颈项强直、惊厥等脑膜刺激征。治疗需乙胺丁醇片配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4、营养状况差
长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这类患儿感染后易快速进展为结核性脑膜炎,表现为消瘦、意识障碍。除抗结核治疗外,需加强肠内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AD滴剂。
5、免疫缺陷
HIV感染或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更易发生结核杆菌全身播散。病情凶险时可出现昏迷、偏瘫,需采用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二线抗结核药物,必要时进行脑室引流术。
预防小儿结核性脑膜炎需确保新生儿按时接种卡介苗,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孕期母亲出现结核症状应及时治疗。患儿确诊后应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流质饮食。密切观察体温、瞳孔及意识变化,出现抽搐时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脑脊液和头颅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