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与肩周炎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和受累部位。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炎症。两者在病因、活动受限特点和好发人群上存在差异。
1、发病机制
骨关节炎主要由关节软骨磨损引发,与年龄增长、肥胖或关节过度使用相关,病理改变包括软骨下骨硬化和骨赘形成。肩周炎则是肩关节囊及周围肌腱、滑囊的粘连性炎症,多因外伤、劳损或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诱发,特征为关节囊纤维化增厚。
2、症状表现
骨关节炎表现为负重关节的晨僵(通常小于30分钟)、活动时骨摩擦音及间歇性胀痛,寒冷潮湿环境加重。肩周炎以夜间静息痛和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为特点,存在明显的"疼痛弧"现象(上肢外展60-120度时剧痛)。
3、受累部位
骨关节炎好发于膝、髋等负重关节及远端指间关节,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赘。肩周炎仅累及肩关节,影像学显示关节囊挛缩,但无骨质破坏,关节造影可见容积减少。
4、病程进展
骨关节炎呈缓慢进行性发展,疼痛随活动量增加而加剧。肩周炎病程分疼痛期、僵硬期和恢复期,多数患者12-24个月可自愈,但可能残留活动度下降。
5、治疗侧重
骨关节炎治疗侧重关节保护,常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双醋瑞因胶囊延缓进展,严重者需关节置换。肩周炎以恢复活动度为主,通过肩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关节囊扩张术等治疗,配合爬墙训练等康复锻炼。
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骨关节炎患者可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肩周炎患者需坚持钟摆运动防止粘连。出现持续关节疼痛或功能受限时,应及时至风湿免疫科或骨科就诊,通过MRI或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冬季注意关节保暖,使用护具分散压力,饮食中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