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需要注意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规范、术后护理等细节,避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拔牙前需告知医生全身健康状况及用药史,术中配合医生操作,术后按医嘱咬紧棉球、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口腔清洁。
1、术前评估
拔牙前需进行口腔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明确牙齿位置、牙根形态及邻近结构关系。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指标稳定,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女性应避开生理期,急性炎症期需先控制感染。如实告知医生过敏史及全身疾病史,避免术中风险。
2、术中配合
术中保持头部稳定,根据医生指令张口或偏头。局部麻醉后可能有牵拉感,但不会产生疼痛,避免突然闭口或抬手干扰操作。复杂拔牙可能使用牙挺、骨凿等器械,听到器械声响无须紧张。若出现心慌、头晕等不适需立即示意医生暂停。
3、止血处理
术后需咬紧无菌棉球30-40分钟压迫止血,唾液中含有血丝属正常现象。24小时内避免漱口、吮吸伤口或吐口水,防止血凝块脱落。若持续渗血可更换棉球继续压迫,大量鲜红色出血需立即复诊。禁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药物,术后48小时内禁止吸烟饮酒。
4、感染预防
术后24小时可用冰袋间断冷敷面部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消散。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等抗菌漱口水需在24小时后,避免破坏血凝块。饮食选择温凉流食,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硬食物。若出现剧烈疼痛、腐败性口臭或发热,可能提示干槽症或感染需及时就医。
5、恢复监测
常规拔牙后3-5天肿胀疼痛逐渐缓解,一周内避免游泳、剧烈运动及长途飞行。种植牙或复杂拔牙者需按预约复查,观察骨愈合情况。术后2周内勿用患侧咀嚼,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软毛牙刷避开创面。出现持续麻木、张口受限等异常需排查神经损伤或关节问题。
拔牙后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熬夜及过度疲劳影响愈合。日常饮食可增加牛奶、鸡蛋等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毛细血管再生。恢复期间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均需及时联系主治医生,切勿自行处理或拖延就诊。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和复诊是确保顺利恢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