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背疼可能由骨质疏松、肌肉劳损、脊柱退行性变、内脏疾病牵涉痛、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背疼通常表现为局部酸痛、活动受限或放射性疼痛,需结合具体病因干预。
1、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背疼的常见原因,与钙质流失、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患者可能出现身高变矮、驼背,轻微外力即可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需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片、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软胶囊,配合抗骨吸收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日常需增加日照时间,避免跌倒。
2、肌肉劳损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劳累会导致背部肌肉筋膜慢性损伤。疼痛多集中在肩胛区或下腰部,活动后加重。急性期可局部冷敷,慢性期采用热敷缓解,配合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建议调整坐姿,每1小时起身活动,避免提重物。
3、脊柱退行性变
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退行性病变可压迫神经根,引发持续性钝痛或下肢放射痛。X线或MRI可明确诊断。轻症可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椎间孔镜手术减压。日常应睡硬板床,加强腰背肌锻炼。
4、内脏疾病牵涉痛
胆囊炎、胰腺炎等腹腔疾病可放射至右背部,心肌梗死疼痛可向左肩背放射。这类疼痛常伴随发热、恶心等原发病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急性胆囊炎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同时禁食胃肠减压。出现突发性剧痛需立即就医。
5、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可能放大疼痛感知,形成慢性背疼循环。患者疼痛部位不固定,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可尝试心理疏导联合放松训练,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调节神经递质。家属应多陪伴沟通,帮助建立规律作息。
老年人背疼需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建议每日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增强肌肉力量;饮食注意补充牛奶、豆制品等富钙食物;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和支撑性床垫。若疼痛持续2周不缓解或伴随体重下降、夜间痛醒需及时就诊排查肿瘤等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