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可通过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评估等方式诊断。股骨头坏死通常由外伤、长期使用激素、酗酒等因素引起,早期表现为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晚期可能出现关节畸形。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基础手段,早期可能显示骨小梁模糊或囊性变,晚期可见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狭窄。磁共振成像对早期病变敏感度较高,能发现骨髓水肿和微小骨坏死灶。CT扫描可清晰显示骨结构改变,辅助判断坏死范围和程度。核素骨扫描适用于多部位筛查,但特异性较低。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关节积液和软组织病变,但对骨坏死诊断价值有限。
2、临床症状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外伤史、激素使用史、饮酒史等危险因素。体格检查包括髋关节活动度测试、4字试验等特殊检查。疼痛评估需记录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加重缓解因素。步态观察可发现跛行等异常表现。功能评估采用Harris评分等量表量化患者生活能力。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等排除感染性关节炎。
确诊股骨头坏死后应避免患肢负重,使用拐杖减轻关节压力。保持适度髋关节活动,可进行游泳等非负重运动。控制体重减少关节负荷,戒烟限酒避免病情进展。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量摄入牛奶、鱼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定期复查影像学监测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中晚期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