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切除后仍然打鼾可能与术后水肿、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肥胖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因素有关。可通过鼻腔冲洗、抗过敏治疗、减重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等方式改善。
1、术后水肿
腺样体切除术后1-2周内局部组织水肿可能导致暂时性气道狭窄。表现为睡眠时鼾声粗重伴张口呼吸,通常随恢复逐渐缓解。建议保持头部抬高15-30度卧位,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护理,避免用力擤鼻。若持续超过3周需复查电子鼻咽镜。
2、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引起的后鼻滴漏可能刺激咽喉部组织增生。常见鼻塞、脓涕倒流及夜间咳嗽,可能引发术后持续性打鼾。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配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控制炎症。严重者需行鼻窦CT评估。
3、过敏性鼻炎
尘螨或花粉过敏导致的鼻黏膜肿胀可加重气道阻塞。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可能伴随眼痒。推荐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抗组胺,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抑制白三烯。家长需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除螨仪。
4、肥胖
颈部脂肪堆积会使咽腔横截面积减少。体重指数超过同年龄85百分位者,可能出现睡眠时血氧波动。需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食物摄入,每天保证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游泳或跳绳,建议每月监测体重变化。
5、睡眠呼吸暂停
颚咽结构异常或神经调控障碍可能引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特征性表现为鼾声中断伴憋醒,日间嗜睡明显。确诊需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轻度可使用口腔矫正器,中重度往往需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术后持续打鼾需观察是否伴随呼吸暂停、晨起头痛或注意力下降。保持卧室湿度50%-60%,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定期随访评估气道通畅度,必要时进行睡眠监测。肥胖儿童应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过敏体质者需做过敏原筛查。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是否存在舌扁桃体肥大或下颌后缩等解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