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绞痛不是肠痉挛,两者在病因、症状和持续时间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肠绞痛通常由肠道缺血、梗阻或炎症引起,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肠痉挛则是肠道平滑肌过度收缩导致的阵发性绞痛,多与饮食刺激或胃肠功能紊乱有关。
1、病因差异
肠绞痛多与器质性病变相关,如肠系膜动脉栓塞、肠梗阻或克罗恩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血流受阻或管腔狭窄。肠痉挛常见于功能性胃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或食物不耐受,寒冷刺激、进食生冷食物后易诱发肠道平滑肌异常收缩。
2、疼痛特征
肠绞痛表现为定位明确的持续性绞痛,常伴随腹膜刺激征如腹部压痛反跳痛,疼痛强度随时间逐渐加重。肠痉挛呈阵发性发作,疼痛部位游走不定,发作时患者常蜷缩身体,排便排气后多能缓解。
3、伴随症状
肠绞痛患者可能出现呕吐咖啡样物、血便、发热等危重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表现。肠痉挛通常仅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等消化道症状,罕见全身性反应。
4、持续时间
肠绞痛症状持续超过6小时需警惕肠坏死风险,属于外科急症。肠痉挛发作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症状具有自限性,夜间平卧时易反复发作。
5、处理方式
肠绞痛需立即就医排查血管性/机械性病因,严重者需行肠切除吻合术或血管介入治疗。肠痉挛可尝试热敷腹部,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匹维溴铵片等解痉药物,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日常应注意记录腹痛发作特点,肠绞痛患者需严格禁食并急诊就诊。肠痉挛发作时可饮用温水,顺时针按摩脐周,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饱。反复发作超过2周或出现体重下降、便血等报警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肠镜或CT血管成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