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出现白色块状物可能与外伤、真菌感染、营养缺乏、银屑病或甲母质角化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观察变化情况,必要时就医检查。
1、外伤
指甲受到挤压或碰撞可能导致甲板局部损伤,形成点状或片状白斑。这类白斑会随着指甲生长逐渐向远端移动,通常无须特殊处理。日常需避免指甲二次受伤,修剪时注意动作轻柔。
2、真菌感染
白色浅表型甲癣常见由须癣毛癣菌引起,表现为甲板表面白色粉末状斑块,可能伴随甲板增厚。确诊需通过真菌镜检,可遵医嘱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环吡酮胺搽剂等抗真菌药物,同时保持手足干燥清洁。
3、营养缺乏
长期缺乏锌、钙或蛋白质可能引起甲板出现横向白线(米氏线)。建议通过血常规检测微量元素水平,适量增加乳制品、深海鱼、坚果等富含相关营养素的食物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
4、银屑病
约半数银屑病患者会出现甲损害,表现为甲板点状凹陷或油滴样黄白色斑块,可能伴随甲床增厚。需结合皮肤科检查确诊,治疗可选用卡泊三醇软膏、他卡西醇软膏等局部用药,同时控制原发病情。
5、甲母质角化异常
甲母质细胞角化过程受阻会导致甲板出现云雾状白斑,常见于儿童期特发性白甲症。通常无需治疗,多数随年龄增长自行改善。若持续发展或伴随其他症状,需排除遗传性皮肤病可能。
日常应注意避免频繁美甲或使用刺激性化学品接触指甲,保持手部适度湿润但不过度潮湿。观察白斑是否扩散或伴随甲板变形、疼痛等症状,持续存在超过2个月建议到皮肤科进行真菌学检查、微量元素检测或甲病理活检。儿童出现多发性白甲时家长应记录变化情况,就诊时提供详细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