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淡水鱼虾可能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华支睾吸虫、颚口线虫、异尖线虫、肝片形吸虫和阔节裂头绦虫。
1、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主要寄生于肝胆管中。感染后可能引起肝区疼痛、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胆管炎、肝硬化等并发症。淡水鱼虾是华支睾吸虫的中间宿主,生食或未彻底煮熟的鱼虾可能感染。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吡喹酮片、阿苯达唑片等药物。
2、颚口线虫
颚口线虫幼虫可寄生于人体皮下组织或内脏器官,导致移行性皮下肿块、内脏幼虫移行症等。淡水鱼虾是颚口线虫的中间宿主,生食后可能感染。感染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腹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伊维菌素片等药物。
3、异尖线虫
异尖线虫主要寄生于胃肠黏膜,可引起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淡水鱼虾是异尖线虫的中间宿主,生食后可能感染。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肠穿孔等并发症。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药物。
4、肝片形吸虫
肝片形吸虫主要寄生于肝胆管,可引起发热、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淡水鱼虾是肝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生食后可能感染。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胆管纤维化等并发症。治疗需遵医嘱使用三氯苯达唑片、吡喹酮片等药物。
5、阔节裂头绦虫
阔节裂头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淡水鱼虾是阔节裂头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生食后可能感染。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吡喹酮片、阿苯达唑片等药物。
为预防寄生虫感染,建议避免生食淡水鱼虾,烹饪时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并持续一定时间。处理生鲜水产品时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如出现疑似寄生虫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日常饮食中可选择经过充分加热处理的水产品,既保证营养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