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器官衰竭的表现主要有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水肿、尿量减少、皮肤苍白等。器官衰竭通常由慢性疾病急性加重、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干预。
1、呼吸困难
呼吸系统衰竭时,老年人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喘息或口唇发绀。这与肺部气体交换功能障碍有关,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或心力衰竭。需保持半卧位休息,避免平卧加重症状,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
2、意识模糊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表现为嗜睡、定向力障碍或昏迷,可能与脑缺氧、代谢紊乱或毒素积累相关。肝性脑病、尿毒症或严重感染均可导致。家属需注意患者瞳孔变化及对刺激的反应,防止跌倒损伤。
3、水肿
心源性或肾源性水肿多从下肢开始,按压后出现凹陷,伴随体重短期增加。心力衰竭时静脉回流受阻,肾病综合征则因蛋白丢失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限制钠盐摄入,每日记录体重变化有助于病情监测。
4、尿量减少
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提示肾功能衰竭,可能由肾灌注不足、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引起。观察尿液颜色及泡沫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5、皮肤苍白
循环衰竭时出现肢端湿冷、花斑样改变,反映外周组织灌注不足。严重感染、失血性休克均可导致。需保暖但避免烫伤,监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超过3秒提示微循环障碍。
老年人器官功能代偿能力差,出现上述表现时家属应立即送医。日常需规律监测血压血糖,控制基础疾病进展,避免感染诱发多器官衰竭。饮食遵循低盐优质蛋白原则,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康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和被动关节活动。